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,保證人民安居樂業,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。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,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作出戰略部署,為我們做好新時代發展與安全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、提供了根本遵循。我們堅持深刻領會、全面貫徹,把國家安全作為頭等大事,不斷推動霍州高質量發展全面提質提速。
一、強化思想認識,高度重視、把握全局,深刻認識安全發展的重要意義
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:“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,社會穩定是國家強盛的前提?!睕]有安全的發展,是沒有確定性、沒有可持續的發展。發展和安全是一體之兩翼、驅動之雙輪,發展是安全的基礎和目的,安全是發展的條件和保障,必須以發展促安全,以安全保發展。要深刻認識安全發展的重要意義,深刻把握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根本要求,結合霍州實際,認真審視霍州發展歷史和現狀,忍得一時痛,自揭大傷疤,時刻保持清醒頭腦、強化底線思維,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霍州,切實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,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霍州力量。
二、踐行初心使命,聚焦重點、靶向施策,不斷增進人民福祉
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,“我們要堅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、以政治安全為根本、以經濟安全為基礎、以軍事科技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、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,統籌外部安全和內部安全、國土安全和國民安全、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、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,統籌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”。推動構建新安全格局,必須聚焦重點、靶向施策,持續提升“平安指數”。
狠抓生產安全,建設富裕之城。產業是立市之基、強市之本、興市之要。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和管理制度,堅持從源頭上抓、從短板上抓、從責任落實上抓,不斷提升安全生產本質水平,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。
重視數字安全,建設數字之城。數字化在重新定義世界運行的方式,傳統網絡安全已經被數字安全重新定義。按照“數字產業化、產業數字化、數據價值化、治理數據化”思路,把數字霍州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持續釋放數字紅利。
保護文化安全,建設文化之城。文化是歷史的烙印,是一個地域的精髓和靈魂。加強文化安全領域的法治保障,是維護文化安全的重要策略,要統籌有效資源,形成有力的文化安全法治保障體系,推動文化事業加快發展,讓城市品牌更加鮮明。
筑牢生態安全,建設綠色之城。綠色是發展的大勢所趨。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,堅持方向不變、力度不減,加快體制機制建設,以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全力維護生態安全,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底色。
維護社會穩定,建設幸福之城。習近平總書記在臨汾考察調研時強調,共產黨就是給人民辦事的,就是要讓人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來、一年比一年過得好。要聚焦民生實事,大力發展民生事業,切實提升群眾“幸福指數”。
三、提升安全保障,防范化解重大風險,筑牢霍州安全發展底線
黨的二十大報告設專章對“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,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”作出戰略部署,要求“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”。要不斷提升安全保障水平,牢牢守住安全發展這條底線。
堅持黨建統領,織造霍州發展的“安全網”。以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為牽引,深刻領悟“兩個確立”的決定性意義,切實增強“四個意識”、堅定“四個自信”、做到“兩個維護”,按照黨中央、山西省委、臨汾市委部署要求,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、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,跨部門、跨領域協同聯動,不斷提升應對各種重大風險挑戰的能力和水平。
壓實監管責任,鍛造安全發展的“防護盾”。要始終繃緊安全這根弦,盯緊盯牢重點領域、重點部位、關鍵環節,壓實安全生產責任,堅決遏制各類安全生產事故發生。要加強執法工作,對于事關國家安全的重大事件,要開展多部門聯合執法,做到不越雷池一步。要開展全民國家安全教育,培育廣大干部群眾的國家安全意識,形成良好的社會法治環境。
加強隊伍建設,打造安全發展的“壓艙石”。著力打造忠誠可靠、堅不可摧、能拼善贏的干部隊伍,加速構建現代化的國家安全工作體系和工作能力,發揚斗爭精神,增強斗爭本領,努力戰勝一切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,不斷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,凝聚“國家安全、人人有責”的社會共識,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。
進入新時代,發展和安全的關系更為緊密、愈益融為一體。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,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,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、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,各種“黑天鵝”、“灰犀?!笔录S時可能發生。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,堅持底線思維,做到居安思危、未雨綢繆,推動經濟運行向穩向好,為霍州高質量發展全面提質提速護航,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積極貢獻霍州力量。
(作者系中共霍州市委書記)
責任編輯: 吉政